經濟不景氣,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上班族薪水不漲,錢不夠用怎麼

靠領薪水,一輩子想買一間房子安身立命,都很困難。

疫情肆虐,經營環境不佳,獲利減少面臨虧損,小老關該如何自處?

遇到環境不佳,老閱的風險比員工大很多,不成功便成仁。

根據調查,有八成的人有創業夢想,但實際上,創業是件不容易的事,

要有資金、要有專業、還要有全力以赴的工作態度,和全職投入的時間付出

而且創業初期不但沒有固定收入,還需要固定的管銷支出

通常創業一年後,只有20%得公司能存活,創業五年後能存活的公司不到

5%所以很多人選擇採用加盟的方式,透過專業的協助,讓自己更容易在市場存活

但事實上成功的比例跟自己創業差不多,並沒有提升成功率,因為傳統的加盟方式,在現今的社會已經失去優勢,反而經營成本更高。

康樂富會員加盟連鎖系統,擁有創新的商業模式、創新的獨特商品、最低的 加盟門檻、最多的專業協助、最高的獲利制度,零管銷、輕鬆無壓力,

兼職就可經營。絕對是您在不景氣的環境當中,創富的最佳選擇!

上班族懂得求新求變,下班後兼差,人生才會有更寛廣的未來!

小老闆本業得意時找退路,懂得多角化經,本業不如意時才有出路。

幫自己的事業買一份保險,讓自己不畏懼任何環境的危機和挑戰!

人生健康需要免疫力,個人財富也需要免疫力!

康樂富幫助您擁有健康免疫力和財務免疫力,是您創業的最佳選擇!

透過我們的專業,成就您的健康與美麗。

透過我們的協助,創造您的成就與獲利。

讓每一位康樂富的會員都能健康快樂,人生精彩豐富!

是我們努力的最大目標!

想要在網路上做生意卻不知該賣什麼產品才好?

想要打造第二份被動收入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放心!康樂富都幫你想好了!

在我們團隊裡有多年網路銷售與精通知名品牌行銷的各路行銷高手,根據市場的需求

打造出多樣的熱銷產品,為您做最強大的支援後盾。

我們深知想在網路做生意,最容易遇到以下這4大問題:

1.沒有完善購物網站~煩惱要去哪找人買、沒有廣告宣傳費、沒有人代言

2.缺少客服團隊~小本經營沒錢請人、沒資源學習、平臺系統操作困難、沒錢請員工

3.找不到好商品~選不到適合的產品、沒空間囤貨、押貨成本和運費都要自己擔

4.不會設計拍照~缺乏美感怎麼拍都醜、沒錢請專業攝影和模特、不會打造品牌風格

這些問題,康樂富都幫您設想好了

首先我們的產品皆有明星代言,而且這樣的熱門產品,都是經過親自使用才會代言,品質有保障

多數人在網路賣東西先別說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找到合適的產品來販售,零零總總開銷加起來,每個月成本至少超過五十萬以上,導致還沒開始賺錢就先虧光老本。

康樂富除了擁有最強的客服團隊外

每月皆會舉辦相關說明,專業的講師與團隊都可以協助您開發客戶

甚至給您最專業的產品與行銷知識

教育訓練與說明會場場爆滿,最專業的講師群,帶領您踏入微商的世界中

我們正在尋找三種人:

1.參加過其他直銷系統,但是怎麼推廣都賺不到錢的人

2.想要從生技保健產業著手,卻不想要自己開發產品的人

3.希望找到一個好的產品推廣,為自己持續加薪的人

我們這個團隊的特點:

1. 我們擅長精細盤點團隊手中所有行銷與教育資源,將團隊夥伴旗下的生意效益最大化

2. 培訓新人不遺餘力,有問題就問到爆,我們帶著你打群架,破解微商規則、只要跟我們的團隊,就可以持續進步,不用再走冤枉路!

3. 產品品質超優,名人背書、康樂富只研發好東西、用過好用才敢賣,市場大的才推薦。

專業級講師,透過我們的訓練輔導,讓你在打造第二份被動收入的路上不再孤軍奮鬥!

想要了解產品或是相關制度馬上與我們連絡吧!

AR1VRG115VER15ECE

桃園團隊-康樂富平臺優勢大嗎從零開始,如何創業?九個白手起家的創業原則!送給不甘平庸的你,一旦掌握,沒錢、沒資源、沒人脈,創業照樣能成功。

原則一、先搞清楚自己是否適合創業。 康樂富高雄說明會-康樂富加入有培訓麼

創業是可以從零開始、白手起家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它需要極高的綜合素質,比如超人的膽量,開闊的視野,廣大的格局,等等,有的人就只適合打工上班,即便給他錢、人脈和資源,他也是不適合創業的。

原則二、一定要有遠大的夢想。 桃園團隊-康樂富競爭大不大

最初踏上創業路,很多人或許是為生活所迫,或者是為了自己那顆不安分的心,想要突破和改變,但必須儘快為自己樹立起遠大的夢想,因為如果沒有夢想,在創業維艱的這條路上,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原則三、保持超強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行。 彰化團隊-康利富加入有什麼流程

自信是一個人力量的源泉,也是創業者從零開始、白手起家的前提,如果失去自信,像網上很多人一樣,不相信真的存在白手起家,更不相信自己能白手起家,那你就絕不可能創業成功。

原則四、有強烈的創業意願。

創業是一件與艱難險阻為伍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九死一生”,如果你的意願,包括賺錢的意願,成功的意願,不夠強烈。那麼,即便踏上了創業路,也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很容易就會半途而廢。

原則五、有持久的創業激情。 臺北團隊-康樂富收益高嗎?賺錢速度快嗎?

創業肯定是需要激情的,尤其是對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而言,激情能激發出無限潛能,幫助自己熬過無數難熬的時刻。不過,創業者不能只有短暫的激情,因為短暫的激情是不值錢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能幫你賺錢,助你成功。

原則六、有合作精神,能將團隊凝聚在一起。

對創業者而言,前期或許可以暫時靠自己一個人,但必須儘快建立起自己的創業團隊,包括尋找志同道合的合夥人,更為關鍵的是,尋找優秀的人才來輔助自己,不能長時間單打獨鬥。

原則七、能屈能伸,能進能退。

臺北團隊-康樂富多久會見收益對白手起家者而言,要有一種勇猛精進的創業精神,在需要放開手腳大幹一場的時候,不能畏畏縮縮、猶豫不決,但在需要隱忍和退讓的時候,也要能不爭一時,要放眼長遠和全域,否則,也是容易失敗的。

原則八、培養創新精神,將與眾不同當作一種本能。

臺北團隊-康樂富官網是什麼創業與創新幾乎是天生就聯繫在一起的兩個詞,凡是能創業成功、尤其是白手起家的成功者,無不具備創新精神,敢於與眾不同。創新不一定就是顛覆式的,哪怕只是細節方面非常小的創新,也能給創業者製造出巨大的商機。

致女兒:生命不是用來抱怨的  文/陳偉光  這篇陳偉光先生寫給女兒20周歲的寄語,傾注了父親之愛,公布于社會后反響極大,廣為傳布。每個人對人生的理解各有不同,人生經歷和經驗也千差萬別,但是我想,作者一定把他內心里沉淀多年的人生智慧,揀最要緊的部分傳授給了女兒。  孩子:  今天是你的生日。不知不覺,你已經20歲了。按中國傳統觀念,你從此就是成年人了,可以自主決定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了。你將面臨一系列人生課題,如求學、戀愛、婚姻、家庭、職業等等。如何完成這些課題,直接關系你的人生是否幸福。  在這個最重要的時刻,爸爸想對你說——  人總是在困難中前行,千萬不要抱怨。生命猶如溪流,源于何處,流經何處,歸向何處,由不得自己,無所謂好壞,坦然面對、全盤接受便是。抱怨是弱者的心態,于事無補,于人于己都無益。  煩惱與快樂只在一念之間,守住善念不移。人之憂樂,系于得失。得之不驚,失之莫憾。結善緣,誠感恩,人神共佑,處處安泰。縱遇違逆,莫生惡念,惡念只會帶來煩惱。  人的價值在于付出,以索取為恥。付出,證明你富有;索取,證明你貧窮。幫助別人,快樂的是自己。向人索取,得到的是失落。尊嚴比黃金寶貴千倍。  沒有壞運氣,只有壞習氣。種種不順,習氣所造。好習氣帶來好運氣。所謂好習氣,概而言之,乃一心不亂、一絲不茍。好習氣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點點滴滴事關修行。  學習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享受。掌握一門專業知識,便擁有進入文明社會的名片。專業沒有高低,喜歡便好。(www.lz13.cn)知識不在多少,會用便好。會學習的人,其實是在玩一種智慧游戲。  工作不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快樂。干什么并不重要,喜歡就好。錢多少并不重要,夠用就好。最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釋放能量,釋放快樂,釋放人格之美。  愛情不是擁有,而是相互贈予。與其追求愛情,不如打理自己。從內外兼修到內外兼優,愛神自然眷顧。不排斥、不攀附,善良真摯最可靠。切莫追求完美,切莫迷信激情,切莫執著永恒。  相對宇宙地球很渺小,相對人類個人很渺小。愛護自己,悲憫眾生,欣賞自然,樂觀自在,安身之處即故鄉。財富、地位等僅是身份象征,個人的本質特征是心靈。心量大者,不計較、不比較,煩惱隨風散,動靜皆自由。  身體比事業重要,成長比成功重要,追求比超越重要。人生是一個生命過程,好好享受這個過程,讓生命之光活潑潑地閃耀在寄身所在的時空中。 致女兒:自己的路需要自己走 爸爸要告訴女兒的愛情箴言 一位父親給女兒的人生告誡分頁:123

俞平伯:讀《毀滅》  一  從詩史而觀,所謂變遷,所謂革命,決不僅是——也不必定是推倒從前的壇坫,打破從前的桎梏;最主要的是建立新的旗幟,開辟新的疆土,超乎前人而與之代興。這種成功的偶合的不是預料的,所以和作者的意識的野心無多大關系。作者在態度上正和行云流水相仿佛的。古代寓言上所謂象罔求得赤水的玄珠,正是這個意思了。  自從用口語入詩以來,已有五六年的歷史;現在讓我們反省一下,究竟新詩的成功何在?自然,僅從數量一方面看,也不算不繁盛,不算不熱鬧了;但在這兒所謂“成功”的含義,決不如是的寬泛。我們所要求,所企望的是現代的作家們能在前人已成之業以外,更跨出一步,即使這些腳印是極纖微而輕淺不足道的;無論如何;決不是僅僅是一步一步踏著他們的腳跟,也決不是僅僅把前面的腳跡踹得凌亂了,冒充自己的成就的。譬如《三百篇詩》以后有《楚辭》:《楚辭》是獨立的創作物,既非依仿《三百篇》,也非專來和《三百篇》搶做詩壇上的買賣的,樂府變而為詞,詞變而為曲,雖說在文學史上有些淵源,但詞曲者是別啟疆土,以成大國的,并不是改頭換面的五七言詩。  以這個立論點去返觀新詩壇,恐不免多少有些慚愧罷,我們所有的,所習見的無非是些古詩的遺蛻、譯詩的變態;至于當得起“新詩”這個名稱而沒有愧色的,實在是少啊。像我這種不留余地的概括籠統的指斥,誠哉有些過火了,我也未始不自知。但這種缺憾,無論如何總是一種不可否認的事實,即使沒有我所說的那么利害。  又何必說這題外話呢,我覺得這種偷竊模仿底心習,支配了數千年的文人,決不能再讓它來支配我們,我們固然要大旗,但我們更需要急先鋒;我們固然要吶喊,但我們更需要血戰;我們固然要斬除荊棘,但我們更需要花草的栽培,這不是空口說白話所能辦的,且也不是東偷一鱗,西偷一爪所能辦的,我覺得在這一意義上,朱自清先生《毀滅》一詩便有稱引的價值了。  二  如浮淺地觀察,似乎《毀滅》一詩也未始不是“中文西文化,白話文言化”的一流作品;但仔細諷誦一下,便能覺得它所含蓄著,所流露著的,決不僅僅是奧妙的“什么化”而已,實在是創作的才智的結晶,用聊綿字的繁多巧妙,結句的綿長復雜,謀篇的分明整齊,都只是此詩佳處的枝葉;雖也足以引人歡悅,但究竟不是詩中真正價值之所在,若讀者僅能賞鑒那些瑣碎纖巧的技術,而不能體察到作者心靈的幽深綿邈;這真是“買櫝還珠”,十分可惜的事。況且,即以技術而論,《毀滅》在新詩壇上,亦占有很高的位置,我們可以說,這詩的風格意境音調是能在中國古代傳統的一切詩詞曲以外,另標一幟的。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有與《毀滅》相類似的嗎?恐怕是很少,論它風格的宛轉纏綿,意境的沈郁深厚,音調的柔美凄愴,近于《離騷》。但細按之,又不相同,約舉數端如下:(一)《離騷》引類譬喻,《毀滅》系直說的。(二)雖同是繁弦促節,但《離騷》之音哀而激壯,《毀滅》之音凄而婉曼。(一個說到“從彭咸之所居”,而一個只說“還原了一個平平常常的我”,態度不同,故聲調亦異。)(三)《離騷》片段重疊,《毀滅》片段分明。至于思想上,態度上,他們當然是不同的,也不用說了。后來還聽見一種批評,說它有些像枚乘《七發》。單就結構而論,也未始沒有一部分的類似。但《七發》全系平鋪直敘,名為“曲終奏雅”,而實是結以老生常談。《毀滅》則層層剝露轉入深微,方歸本意,固非漢代賦家勸百諷一的故態。而且一個是塊段的鋪填,一個是紋理的刻畫,色彩雖同,技巧則回異。何況意想上,一個雜有俳優的色彩,一個是嚴肅的生之叫音呢。  再以現在詩壇中的長詩,來和《毀滅》相比較,也能立時發見它們的不同,現時的長詩的作法,以我看來,不外兩種:(一)用平常的口語反復地說著,風格近于散文。(二)夾著一些文言,生硬地湊著韻,一方面是譯詩,一方面是擬古。舉例呢,可以不必,我想讀者們對于這些作品或者已熟識了;即使不熟,要找來一證亦非難事。他們的優劣原不好說。以我的偏見,寧可做不成,不必勉強做。  第一種的長詩的作法,我承認這是正當的;不過因才力的薄弱,結果仿佛做了一篇說理敘事的散文,即使他自己是不肯承認。其實本想做詩后來做了一篇散文,也沒有甚么要緊,但在一般詩人心中或以為重大。詩應當說理敘事與否是一事,現在的說理敘事的詩是否足以代表這種體裁又是一件事,有些批評者對于這點上似不清晰;有些呢,雖承認這個區別,但又固執地以抽象和具體的寫法來分別詩的優劣。我覺得這種判斷,未免籠統而又簡單了。  從文學史上看,我們總不能排斥說理敘事的作品在詩的門外罷?無論中國與西洋,詩總不是單純抒寫情感,描寫景物的,這大家也該承認罷?現在詩壇之不振,別的原因不計,我想總有兩個原因:(一)大家喜歡偷巧,爭做小詩。(二)“詩人非做詩不可”這個觀念太強烈,不肯放開手去寫。關于第一點,《毀滅》的作者已在《短詩與長詩》這篇評論中說得很飽滿了。(見《詩》一卷四號)他說:有時磅礴郁積,在心里盤旋回蕩,久而后出;這種情感必極其層層疊疊,曲折頓挫之致。……這里必有繁音復節,才可盡態極妍,暢所欲發;于是長詩就可貴了。  這真把他自己作長詩的精神充分寫出了。我們看了《毀滅》覺得佩弦確是“行顧其言”,不是放空大炮不敢開仗的人。《毀滅》一篇,在這意義上,也有解析稱引一番的價值。第二種的長詩是現在新近流行一種詩式,句法較為整齊,用韻較為繁多,郭沫若《女神》中有幾篇詩已有這個傾向,而最近如田漢、徐志摩所作,這種色彩尤為明顯。至于好不好呢,在作者有他的自由,在讀者有他的偏好,原是不能斷定的。我卻以為如做得不好,很容易發生下列三項的毛病。(我自然不說這里邊不會發生好詩。)(一)句法的不自然。  (二)韻腳的雜湊的生硬。  (三)文言白話的夾雜。  這種從詞曲或西洋詩蛻化成的詩形,我只認它是一種“畸形物”,偶一為之則可,不相信是我們的正當道路。我們的路須得由我們自己去走,這是我的信念。  現在離題已太遠了。上列的兩種長詩,互有短長,與《毀滅》都不相似。下面歸到本題。  三  上節從各方面作比較,《毀滅》的價值也因此稍顯明了。佩弦作長詩原有他自己的一種特異的作風,如《轉眼》、《自從》等詩都是的,不過在《毀滅》把這種風格格外表現得圓滿充足,這詩遂成為現在的他的代表作。我自信對于這詩多少能了解一點——因我們心境相接近的緣故——冒昧地為解析一下。有無誤解之處,當俟讀者與作者的指正。  全詩共分八節。中間六節羅列各種誘惑的糾纏而一層一層的加以打破。作者的主旨在首尾的兩節中,故這兩節尤為重要。第一節說明自己的病根:白云中有我,天風的飄飄;深淵里有我,伏流的滔滔;只在青青的,青青的土泥上,不曾印著淺淺的,隱隱約約的我的足跡!  又說明自己的悵惘——身世之感:在風塵里老了,在風塵里衰了,  僅存的一個懶懨懨身子,幾堆黑簇簇的影子!  第八節則把解決的方法全盤托出。他先說明他的“日常生活的中和主義”:  擺脫掉糾纏,還原了一個平平常常的我。  ……  我要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腳印!  隨后又發揮他的“剎那主義”:但現在的平常而渺小的我,只看到一個個分明的腳步,便有十分的欣悅——那些遠遠遠遠的,是再不能,也不理想會的了。  這兩節的意思可謂明白極了,似無申說的必要。他這兩種主義,原只是一個主義的兩個名詞,初非兩橛。我再扼要地把他來信節引一點。他具體地說明日常生活的中和主義是什么。  我的意思只是說,寫字要一筆不錯,一筆不亂,走路要一步不急,一步不徐,吃飯要一碗不多,一碗不少;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有不調整的,總竭力,立刻求其調整。……總之,平常地說,我只是在行為上主張一種日常生活的中和主義。(十一,十一。七,信)他又再三申說他的剎那主義。  生活的各個過程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的時間,有它相當的位置;它與過去將來,固有多少的牽連。  但這些牽連是綿延無盡的,我們顧是顧不了許多,正不必徒縈縈于它們,而反讓本剎那在他未看明這些牽連里一小部分之前、白白地閃過了。(同信)我的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剎那有那一剎那的趣味,或也可不含哲學地說,對我都有一種意義和價值。我的責任便在實現這意義和價值,滿足這個趣味,使我這一剎那的生活舒服。至于這剎那以前的種種,我是追不回來,可以無庸過問:這剎那以后還未到來,我也不必多費心思去籌慮。……我現在是只管一步步走,最重要的是眼前的一步。(十二,一,一三,信)要說明他這種人生觀是很長的,在這篇當然不能包舉,所以即此為止了。但即使所稱引的是這般簡略,我想讀者們已可以看見作者對于生活的意念及其對于人生問題的思索。他把一切的葛藤都斬斷了,把宇宙人生之謎不了了之,他把那些殊途同歸的人生哲學都給調和了。他不求高遠只愛平實,他不貴空想,只重行為;他承認無論怎樣的偉大都只是在一言一語一飲一食下工夫。現代的英雄是平凡的,不是超越的;現代的哲學是可實行的,不是專去推理和空想的。他這種意想,是把頹廢主義與實際主義合攏來,形成一種有積極意味的剎那主義。他觀察人生和頹廢者有一般的透徹;可是在行為上,意味卻不相同了。看第六節上說:況我也終于不能支持那迷戀人的,只覺肢體的衰頹,心神的飄忽,便在迷戀的中間,也潛滋暗長著哩!真不成人樣的我,就這般輕輕地速朽了么?不!不!  他反對這種頹廢的生活,共有三個理由:(一)現實不容你不理它。(二)迷戀中間仍有煩悶暗暗地生長著。(三)自己不甘心墮落在這種生活中間。這是讀《毀滅》之后人人可以覺到的。他給我的信上也說:……他不管什么法律,什么道德,只求剎那的享樂,回顧與前瞻,在他都是可笑的。這正是頹廢的剎那主義。我意不然!我深感時日匆匆的可惜,自覺從前的錯誤與失敗,全在只知遠處,大處,時時只是做預備的工夫,時時不曾做正經的工夫,不免令人有不足之感!(十一,十一,七,信)頹廢的生活,我是可以了解的;他們也正是求他們的舒服,但他們的舒服實在是強顏歡笑;歡笑愈甚,愈覺不舒服,因而便愈尋歡笑以弭之;而不舒服必愈甚。因為強顏的歡笑愈甚與實有的悲懷對比起來,便愈顯悲哀之為悲哀,所以如此。(十二,一三,信)這些話尤其痛快,更無解釋之必要了。所以他所持的這種“剎那觀”,雖然根本上不免有些頹廢氣息,而在行為上卻始終是積極的,肯定的,吶喊著的,掙扎著的。他決不甘心無條件屈服于悲哀的侵襲之下,約言之,他要拿這種剎那觀做他自己的防御線,不是拿來飲鴆止渴的。他看人生原只是一種沒來由的盲動,但卻積極地肯定它,順它猝發的要求,求個段落的滿足。這便是他惟一的道路。其余的逃避方法,如火熱的愛戀,五色云里的幻想,玄冥像伏流一樣的沈思,迷迷戀戀的頹廢生活,小姑娘的引誘大力士的壓迫的死,……都只是誘惑的糾纏,都只是迷眩人的煙塵而已。他雖不根本反對這些麻醉劑,但他卻明白證明它們的無效。無效這兩個字,已足毀滅那些誘惑而有余了。所以我說佩弦的剎那主義是中性的,是肯定人生的(他說,“對我有一種趣味”),是能見之行事的。這三個特色正是近代科學的特色,別人對于這個有何批評,我不知道;我自己呢,得益已多,故不能默然而息。回憶在去年春我即有這種感想,常和佩弦說:“我們要求生活剎那間的充實。我們的生活要如燈火集中于一點,瀑流傾注于一剎那。”但何謂充實?怎樣方能充實呢?我當時可說不出來,但他卻已代我明白地喊出了。在今年一月十三日的信里,他還有幾句很痛快的話:我只是隨順我生活里每段落的情意的猝發的要求,求個每段落的滿足,因為我既是活著,不愿死也不必死,死了也無意義;便總要活得舒服些。為什么要舒服是無庸問的,問了也沒人能答的,直到永遠?只是要舒服吧了。至于怎樣叫做舒服,那可聽各人自由決定。我意就是“段落的滿足。”……人生問題在我們心中只是這么一個樣子。(我冒昧地代他說話。)“你為什么活著呢?”  “我已經活著了,我且愿意活著。”  “你怎樣活著呢?”  “我愿意怎樣活著便怎樣活著。”  這原來簡陋得可笑,且不值得哲學家一笑的。可是我們決不能硬把明白單純的化為艱深繁復,這真是沒奈何的事情。渺小的我們,一生中的大事,只是認定“什么是我們的愿意!”  這真是容易極了。在我們卻也不見得很容易呢。總之,《毀滅》這詩所給我們的至少有兩個極重要的策略,在人生的斗爭方面:第一個是“撇”字,第二個是“執”字,撇是撇開,執是執住,凡現在沒有人能答的,答了等于沒答的問題,無論大的小的,新的老的,我們總把它們一起撇開,且撇得遠遠遠遠的,越遠越好。因為這些問題,我們既不能答,答了也無用;這簡直是本來未成問題。即勉強要列入,也總歸是個愚問,何如不答為佳。遠遠的將來時代我們原不能逆料,但我們留些問題給他們,也未必即是偷懶,也未必即是無用。宇宙間一切的問題,我們想包辦不成?至于執字,卻更為重要。我們既有所去,即不能無所取。取什么呢?能答的問題,愿答的問題,必要答的問題,這三項,我們不但要解決它們,且要迅速地充足地解決它們。再說清楚一點,我們要努力把捉這現在。剎那主義的所謂剎那,即是現在這一剎那。這一層意思,他也說得極為圓滿:我覺我們現在的生活里,往往只悵惘著過去,憂慮著將來,將工夫都費去了,將眼前應該做的事都丟下了,又添了以后悵惘的資料。這真是自尋煩惱。……譬如我現在寫信,我一心只在寫信上,更不去顧慮別的,耽誤了我的筆,我要做完了一件才去想別件;我做一件,要做得無遺漏,不留那不必留的到以后去做;因為以后總還有以后的事。(十二,一,一三,信)你如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可是明天有明天的事呢?我們既肯定生活,——即使懶懶地活著,——就不能沒有“執著”。希望一方面營生活,而又要屏去一切的執著,這完全是綺語,不但我們決不信,且這即使是可能,我們也覺得毫無所取。生活原是一種執著,我們既然已經活著,就不得不執著。我們所喜悅的只是老實而平常的話語。偉大的聲音,在弱小的弦上不起共鳴;因此弱小忘了它的弱小,而偉大也無從見它的偉大。我們很相信,如自己肯承認是癡子,即使不是聰明人,也總可以少癡一點。  “撇開”是專為成就這個“執著”的。因為如不撇開那些糾纏,則有所牽縈,便不能把捉這生命的一剎那,便不能使現在的生活充實而愉快。老子說得最好:“無之以為用。”這就是《毀滅》的根本觀念。必擺脫掉糾纏,然后才能還原了一個平平常常的我。《毀滅》便是生長。《毀滅》正是一首充滿了積極意味的詩。我謹以此語貢獻于讀者諸君,不知是否有當于作者的原意,有當于讀者們之心否?  四  我們要充分了解一件作品,除研誦本文以外,不能不略考作者的身世——成就作品的境遇。《毀滅》的中心思想既有如上所述;但這種思想意念決非突然而來,且非單純地構成的。無論何等高遠的思想,其成因必在日常生活上面很微細的事情。所以玄言哲理從表面上看,極崇高而虛浮;從骨子里看,極平常而切實,哲學只是從生活事情反映出來的(從文字談說兩方面傳抄來的,只是門面話,不得謂為真的哲學)一種傾向,一種態度;所以人人應當有的,人人必然有的,不算什么稀罕事,若過于把它看得高大,則離真相便愈遠了,故我希望讀毀滅的人也只作如是觀。  波特來爾說得好:“生命是一座醫院。”所以哲學,如老實講起來,只是治病的藥方。(藥方的好壞當然看治病的能力而定,不能看它藥名的多少,簽字醫生的名氣。)凡好的,真的哲學必是能治病的——能治一人一時的病——換過來說,就是哲人都是病人。我們對于一切的慧觀,實在只是呻吟罷了!文化是一個回波,當人生感到不幸的時光,斗然奔沸著的。  除思想上的影響不計外,《毀滅》作者的病源,我所知及他自己說過的,至少有兩個:家庭的窮困沖突與社會的壓迫。這是凡讀到《毀滅》第七節都可以知道的。我們讀《笑的歷史》(小說月報》第十四卷第六號),至少能領會一些。這使他感受無限的隱痛,養成他的一種幾乎過敏的感受性,和凄愴眷戀的氣息,往往從他的作品中表現出來。周君志伊的《讀毀滅》有句話說得很恰當:“……不是狂吼,不是低吟,只輕輕地帶著傷痕似的曼聲哀嘆……”我意亦正是如此。  佩弦為人柔而不弱。我們只聽他被家庭社會兩重的壓迫以后所發出的聲音,可見他的本性絕非荏弱易折的。他現在所持態度,正是他自己的一服對癥的藥。以他家庭狀況的不安,自己成就的渺茫;所以要一步步的走,不去理會那些遠遠遠遠的。以人生擔荷的過(www.lz13.cn)重,迷悟的糾紛;所以要擺脫掉糾纏,完成平常的自我。他承認解脫即在掙扎的本身上,并非兩件事;所以明知道掙扎是徒勞的,還是掙扎著。他的人生觀念——在《毀滅》及其他諸作中所表示的,是呻吟,也就是口令,是怯者的,也是勇者的呼聲;總之,決不是一面空大鼓敲著來嚇唬人,或者給人頑兒的。這對于他自己,對于同病相憐的我們,極容易,極切實,極其有用,不敢說即是真理;但這總是我們的一服藥。  五色的花在灰色的泥土上爛縵著,銀雪的濤在癴利的暗礁間涌沸著;讀《毀滅》的是贊頌還是咒詛呢?象垂巨齒,鹿挺巨角,孔雀曳巨尾,作《毀滅》的自喜還是自怨呢?  一九二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俞平伯作品_俞平伯散文集 俞平伯:城站 俞平伯:《燕知草》自序分頁:123

你有沒有成長的“金剛鉆”  文/朱麗  “不懂就問”應該是上學時期老師最愛跟學生講的一句話,這句話在走進職場以后同樣適用。很多企業愿意要上手快的畢業生,一方面看重他自身的領導能力,另一方面看重的就是溝通能力。  在一家媒體工作的小A,專業基礎不是最好的,在隨后的采寫稿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就不少。她常常在稿件中加入主觀感受,這無疑與新聞的客觀性要求相違背,因為她的想法與領導不一致卻又想搞清楚“為什么不可以”,因此發生了很多的討論機會。再比如,消息電頭的不同寫法,她也會去請教老師,有了選題思路更愿意跟其他老師分享,交流心得。  小A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便是她喜歡打破砂鍋、刨根問底,花很多的時間去搜查資料。盡管撰寫稿子可能并不需要這么多內容,但她還是會通過書本、網絡或者周圍的朋友、同學去請教某個問題或知識點,時間長了,無形中拓寬了她審視問題的思路;遇上集體討論問題,大家經常能夠聽到她一些獨到、創新的見解,視野廣闊不拘泥于現有格局。  有時候一篇稿子很急,記者的“搜商”就變得極為重要,即在短時間內如何能夠獲取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小A的搜商很高,即使工作很多,她看上去也是一臉悠閑;即使是棘手的或從未觸碰的選題,她也不會表現出忐忑,臉上永遠是滿滿的自信。  這也就是小A細膩的一面,她會把工作中發生的值得回味品讀的精彩片段記錄下來。在新聞報道中,捕捉細節來展現人物個性、事件主題思想,需要記者具備很好的觀察力,同時在采訪中引導被采訪對象展現出他本來的“模樣”或者遮蓋在事件下的原貌,這樣的文章才會好看好讀。  在工作中,誰敢于承擔、敢于表現,誰就是贏家。俗話說,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小A的勇敢、自信與細膩,讓領導看到希望,每一次的被認可,又給下一次采訪機會增加了籌碼。這些機會是她的優秀工作成績累積的結果,這就跟實習經歷能夠影響未來求職是一個道理。  去年兩會,小A被指派去采訪南方科技大學的校長朱清時委員,從主動要求接機到聯系采訪時間,都被朱校長一一婉拒。在兩會駐地,她和工作人員幾番“較量”后拿到了朱校長的房間號碼。唯恐直接叩門打擾到他,打電話過去她又一次被拒絕,但默默等待的小A沒有放棄,她坐在朱校長的門口開始偷聽,并繼續想辦法。看到來送報紙的客房服務員,她便拿出一張便簽紙,寫上:“朱校長,您就讓我進去采訪您吧!”然后署上她的名字,從客服手中抽出一份報紙貼上去,放到那沓報紙的最上面。  可以想象,最后,她成功了,并且問了朱校長4個“最后一個問題”,長聊了29分鐘。  當夢想照進現實,為了到達理想的港灣,我們需要做的是好好審視自己,以及自己的工作環境,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懂得適時地表現出來,讓別人看得見你的努力與進步。當然,人不是一劑藥下去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也不是一件突發事件可以改變性格的,而是需要日積月累地與自己斗,不斷地給自己念“緊箍咒”。所謂“吹盡狂沙始到金”,是垃圾,是泡沫,抑或是金子,就讓時間作出最公允的評判。但前提是,你得先把內功修好,要攬瓷器活兒,還得先有金剛鉆! 成長,總是風雨相伴 成長是生命最大的犒賞 成長中必讀的40個哲理故事分頁:123


康樂富新竹說明會-康樂富是正規的嗎
康樂富台南說明會-康樂富有老師教嗎 彰化團隊-愛康明項目介紹 康樂富怎麼加入?是不是騙局?台中團隊-康樂富有沒有回饋 康樂富台中說明會-康樂富是新項目嗎 愛康明在哪裡註冊

arrow
arrow

    u79ed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